0%

Jo

带父母一起去东京时造访的和牛餐厅。午市套餐被不同的和牛做法填满,精练且充满记忆点。

我第一次去日本是大一和大二之间的暑假。相比近几次去日本时候单纯的报复性消费,我还挺佩服当时旅行时那种不把所有地方转遍不罢休的珍惜感。当时是 2017 年,和老妈一起在 10 天内一不做二不休,接连转了东京,京都,奈良,神户,和大阪。记得当时在神户第一次吃到神户牛肉,却因为没有任何提前计划,随便挑选餐馆(并且点了全熟 😅)而感到有些失望。从餐馆出来,当时的我和老妈夸下海口,如果以后工作了能每个月赚 3 万的话,就再来日本请她吃一次日本和牛。

8 年之后年中休假带着父母再次造访东京。上班的人和上学的人心态还是不一样的:完全没了当时各种对文化体验旅游的热情,心里只剩下吃好饭,买好货,以及上街拍拍照。同时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兑现当时立下的 flag。经过一番简短的挑选,就决定是酒店附近的 Jo 了。

说实话,我一开始的期望并没有放得很高:很多时候,精雕细琢的餐食并没有充满镬气的菜肴好吃。但 Jo 的一道道菜肴在一点一点地将这个成见打破。后来仔细想想,精雕细琢的餐食也分很多种。烤制的优质牛肉,的确会比冰冷的怀石料理要好吃太多啊。

fig

无花果,白味增酱,鱼子酱。无花果新鲜凉爽而柔软,酱汁厚重而温暖,带着被稀释了的味增的咸鲜味。不同元素相互对比又相互融合。

patty

和牛汉堡排。厚切,松软,裹着一点洋葱碎末。只有很少的盐,却被牛油的香气逐渐填满。我也非常喜欢这里用来装气泡水的薄玻璃杯,冰凉湿润且清脆的气泡好像要通过杯壁溢出来。

corn

玉米天妇罗。清脆的外皮裹着汁水丰富的甜玉米,外皮与玉米之间还有一层略微粘牙透着奶香的脆皮。

corn2

两排玉米被用心地背对背并在一起,做出了“厚切玉米”的独特口感。

teriyaki

照烧汁牛肉饭。牛肉薄片被炒得更透,呈现一种略微干掉且有嚼劲的状态,咬下后渗出油脂。其中混着细如发丝的橘皮和姜丝,配着下方的醋饭带走牛油的油腻。给人一种既像是牛肉饭又像是寿司的感觉。

roll

春卷。薄脆的外皮裹着蘑菇浓汤,生食火腿薄片上刨着黑松露,咸香厚重,从这里开始,正式打开和牛主菜的门户。

shabu

和牛涮锅,茄子,醋啫喱。半熟的牛肉柔软而带着脂肪,醋啫喱味道清新却不尖锐,茄子是冷的且被腌制过。之前我一直不是很喜欢食物中的花花草草,但这道菜撒上的干花的香气十分得当地衬托着菜品。看来主厨也在担心涮过的和牛太过油腻,用尽全力将其压制住,方才恰到好处。

tongue

烤牛舌配味增酱。牛舌表面打上花刀煎出一条一条的焦皮,内部依然是半熟状态。相比我之前吃过的优质牛排(特别感谢徐哥教我低温慢煮和熟成技术,我平时吃的家常牛排品质能高过绝大多数餐厅),Jo 的牛肉带来最惊艳的感觉是层次感。从外皮的焦香,到外层一丝一丝的肉质纤维,再到内部柔软甚至弹牙的质地,配着牛舌特有的嚼劲和肉香,完美。

filet

烤和牛菲力配米饭,旁边放着新鲜山葵,胡椒粒和海盐。和之前一样,令人惊艳的层次感。菲力更加柔软,内芯如果冻般化开的同时外层依然保留着一点肉的纤维感,切面上的口感如此不同的同时整块牛排横向却如工艺品般均匀。配上山葵和粒粒分明的米饭,让人印象深刻。

shabu

自选分量的咖喱饭。虽然是和牛餐馆,但 Jo 的咖喱饭出人意料的也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咖喱饭。咖喱在包裹住米饭的同时并没有显得过于厚重而有胶质感,并透露着特殊的中草药味。里面还有一块炖得软烂的牛腩。

shabu

冷泡茉莉花茶,冰凉且花香浓重,一扫正餐的油腻。厚烧的瓷器杯子聚拢着茶香。

shabu

椰子冰淇淋配芒果。冰淇淋是餐厅特制的,轻盈,均匀且松软,带着淡淡的咸味和椰香。芒果软糯且汁水丰富,其本味就是冰淇淋最好的搭配了。

午餐轻快地结束了,出门的时候天下起大雨,店员还热心地送上雨伞。东京的雨水打着透明的伞布,Jo 给我的好记忆也变得更加难以忘记了。单论餐厅本身,Jo 带给人的舒适和惊喜已经远超我之前吃过的所有米其林一星,而给人美好记忆的除了菜品,还有陪着我一起旅行和用餐的家人。